螢火蟲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,可以分成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,四個階段。
分為水生、半水生、陸生三種。
幼蟲期約需一年左右,脫皮六到七次,成蟲卻只有20天到兩個月的壽命。
很多人總以為螢火蟲幼蟲是以腐敗有機物為食,其實水棲的螢火蟲幼蟲吃螺、貝類和水中的小動物;而陸棲的螢火蟲幼蟲則是以蝸牛、蛞蝓和蚯蚓為主食。
大多數的螢火蟲都會發光;這些螢火蟲的體內含有磷成分的發光質;發光質在發光酵素的催化下會進行一連串的生化反應,而光是生化反應後的產物。
發光的目的:成蟲發光的主要目的是呼朋引伴和求偶;而幼蟲發光則有照明和警戒作用。蛹受到干擾也會發光,功能是具有警戒和卻敵作用。
螢火蟲的光沒有伴隨熱,能量和效率非常高。約 2~10%的能量轉為熱量,而其餘能量完全用來發光,因此螢火蟲的光並不像電燈泡般燙人,故稱為「冷光」。
雄螢腹部有2節發光,雌螢只有1節,亮燈是耗能活動,不會整晚發亮,一般只維持2至3小時。
一般而言,螢火蟲的雌蟲體型較雄蟲大,形態的差異相當大,就外部形態的區別可分為三類。
第一類為雌雄同型,雌蟲的體型較大,複眼較雄蟲小,前翅可達腹部末緣處,具飛行能力,腹部末端的發光器僅有一節,而雄蟲具有二節發光器,如絲螢亞科的種類。
第二類為半翅型,前翅退化,僅達腹部背板的二分之一處 。
第三類的雌蟲稱幼蟲型或蠕蟲型,形態上有明顯的差異,雌蟲通常為橙黃色或乳白色,翅完全退化,或僅留存小翅形成斑塊狀或是點狀,這類雌蟲皆不會飛行,僅於棲息地的地面或枝葉上爬行;發光器的形狀小且呈點狀,且會持續的發光,吸引雄蟲前來交尾,如窗螢屬、薄翅螢屬的種類等。